一直在国外的朋友问为什么同人女要润因为国外没有中文同人圈线下活动。。我回忆一下近几年发生了什么,不一定准确欢迎补充。。。
1)在10年前我买日本的r18本子用简明易懂的代购网站ems直邮从来没问题,后来海关可能会卡、开箱、没收、处罚通知,再后来代购网站玛莎和2poi都倒闭了,现在我都不知道新二次元怎么买日刊 找个人代购吗……
2)好像就是玛莎导致的?警察抓过几次代购的团长,参团过的人都被讯问
3)警察也抓过进口原耽漫画小说淘宝店,倒闭了
----所以很难买进口粮---
4)同人本非法
5)印厂可能不接r18或对印刷内容有要求
6)任何活动(包括不限于大小漫展Onlycafe)有可能被举报而流产,或者要注意现场巡查,或者不能把东西摆上桌,要包装掩盖
7)警察也抓过一条龙代理和印厂,倒闭了吧。。?
---所以自己产出很麻烦---
8)在常见平台上不能发r18内容
9)天一案和深海案,印刷个志出售
10)海棠作者被抓,没印纯写文发网上
11)就上了个ao3的代理app都能把一大批人吓得删文锁文孤儿账户,这个不是一两个人一两次制造焦虑恐慌能达成的,整个圈层的共识就是如此,而同人是参与的人越多呈现越丰富、你能看到的好东西越多、你也享受的概率越大这么一个东西(这条纯讨论外部环境)这种氛围大概会让参与变少
12)发文看文平台关站太正常了
---所以纯吃饭也不爽---
13)为了不坐牢/不倾家荡产/不社会性死亡/能考公/胆子小不想担惊受怕等等,放弃爱好太正常了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14)创作本身很消耗精神的,不安感的环境让心情很烦
15)生存空间被全面围剿,淫秽色情和同性恋为主流社会不耻,然而却能看到耽美的IP到处在卖货联动、改编影视,男演员男导演男作者也卖腐越来越多,让心情很恶心
---心情原因---
每次看到这种discourse心情就是,没了通讯录看你们汉语该怎么发展,靠顺直那点可怜的创造力吗
非常喜欢苏万康·塔玛冯萨的《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
很可能是因为“幸存者偏差”,广受关注的移民文学大多由自身阶级较高、比较“精英”的群体创作……这本身当然没有什么错,但个人认为工薪阶层、社会底层移民文学的声量相对还是比较小,所以才更觉得这部主要描绘老挝裔加拿大劳工的小书让人耳目一新。
本书是由十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的,主要角色都是“异类”(outcast),身份通常是移民、劳工、小孩、老人中的一个或几个的集合,而所以故事经常关于他们的困难、或者关于他们的反抗:
在移民家长教育下发音奇怪的女孩,在老师面前维护自己“英语不好”的父亲;黑拳手转行的美甲师对当地中产白人艳羡爱慕,却被同为移民的姐姐饱含内化歧视的言论管教;已经老到被认为失去了性和浪漫之可能的老妇人,依然选择和年轻邻居发展出如此苦乐交织的关系;熟练的捉虫人母亲一直辛劳工作,但最后管理的职位却被给了她女儿带来的白人男友,女儿因此和他决裂……
很难概括具体都发生了什么,总之我还是很想大家去看看,如果觉得谭恩美的移民文学像是上世纪的温馨童话,而匡灵秀的移民文学因精英背景而有失偏颇,那就可以看看苏万康,it hurts, but it hurts in a good way.
沿海奸民